一笔险些“失之交臂”的理赔金引发的思考

近日,一条名为《保险骗了我什么》的短视频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保险行业的关注,本以为又是吐槽保险公司的视频,但当我们抱着“吃瓜”的心态看完视频,却发现是中国太保寿险焦作中心支公司的客户宋先生的儿子,因为一笔险些“失之交臂”的理赔金而讲述了自身对保险的理解,并用质朴的语言告诉大家:保险是自己的,不是别人的,要相信保险公司,千万不要盲目听信他人言而丧失自己的保障。

经过了解,事情经过原来是这样的。

2022年4月8日,中国太保寿险焦作中心支公司接到消费者宋先生投诉,称其听信朋友所说“保险都是骗人的”,所以向保险监管部门邮寄投诉举报信函,要求“全额退保”。中国太保寿险焦作中心支公司立即启动投诉处理程序,第一时间联系投诉人,了解客户退保的真实原因。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,积极主动与消费者多次进行商谈,并诚恳的希望客户能继续保留保单。

天有不测风云,谁也无法预料和阻挡意外、疾病的发生。2022年5月5日,宋先生家属致电中国太保寿险焦作中心支公司,称宋先生突发脊髓性白血病住院治疗,欲申请保险理赔,并表示不再投诉公司,不再要求全额退保。接到理赔报案后,公司立即启动理赔前置调查,理赔调查人员迅速介入,主动服务并协助家属准备理赔所需材料。但非常遗憾的是,因病情严重,宋先生治疗无效,于5月26日不幸因病身故。中国太保寿险焦作中心支公司依法履行保险合同责任,将身故保险金支付至受益人指定账号。

从这个看似简单的案件中,也带来一些思考。

近年来,社会上出现许多打着“帮你维权”“全额退保”的幌子,实则为了收取消费者高额“服务费”而从中赚取资金的所谓“经纪公司”“法律咨询事务所”等代理机构和个人。这些机构和个人以赚取“服务费”为目的,以固定格式化的投诉版本及“钓鱼”取证的手法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,该行为已引起保险行业的高度关注。

据中国经济网2022年3月15日发布的信息,退保中介怂恿、唆使消费者退保,收取30%-60%的高额手续费,甚至企图骗取保险公司佣金形成“两边通吃”的局面,记者潜入退保中介内部揭露退保黑产真相。

2022年5月27日,中国银行保险报发布一则从上海银保监局获悉的“打击退保黑产,96人依法拘捕”的信息。上海银保监局配合公安部门破获数起“退保黑产”犯罪案件,96人拘捕,其中40人以职务侵占罪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决,其余涉案人员处于被批捕或取保候审状态。

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、河南银保监局也曾多次发布《关于防范“代理退保”有关风险的提示》,提醒消费者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,远离“代理退保”“代理维权”等不法行为侵害风险。

保险是金融工具,它不是为赚钱而生,而是为了帮消费者转嫁风险,比如意外、疾病等带来的家庭损失。对普通人来说,保险是转嫁风险最划算的杠杆工具,为了防止因病致贫,我们需要保险来做保障。如果中途退保,除经济损失外,更重要的是丧失保险的保障;如若相信第三方“代理退保”所谓的“维权”,消费者除了需要支付高额代理退保“服务费”,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一份转嫁风险的保险保障,隐藏的还有资金信用受损、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。

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,在购买保险时要认真阅读保险条款,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;同时也提醒所有保险从业人员,要合规展业,诚信经营,只有行得正、走得直,才能从根本上铲除“代理退保”滋生的土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