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只需一半保费,就能享受和正规车险一样的保障!”近期,不少车主接到类似电话推销,殊不知这背后可能是“假保险公司”设下的“假保险”诈骗圈套。
“这类‘假保险’实则为车辆统筹,本是部分运输企业为规避风险、互助共济而开展的内部风险分担机制,但一些机构却将其包装成‘类保险’产品,冒用正规保险公司名号混淆视听。”业界人士表示,一旦交通事故发生,车主很可能陷入索赔无门的困境,这不仅扰乱了保险市场秩序,更让车主的合法权益暴露在巨大风险之下。
《中国银行保险报》记者调查发现,这类冒充保险公司客服的“假保险”案件持续高发。平安产险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共计收到69起统筹相关投诉,这些遭遇纠纷的车主,均未投保正规商业车险。
而且这类诈骗手段隐蔽性极强。以众安保险为例,自2024年起,陆续有消费者反映,一些统筹公司使用“众安车保”“众安车服”“众安联合服务”等近似名称,冒充众安车险开展推销。车主们往往被“低价”吸引付款,直到车辆出险申请理赔时,才发现自己购买的是“假车险”,一些不法分子甚至早已卷款脱身。为打击此类违法行为,众安保险自2024年年中起,在山东、河北、北京、新疆、山西、黑龙江等多个地区发起20余起行政投诉。截至目前,涉及企业均已注销、更名或被行政机关列入经营异常,其中部分统筹公司被相关部门处以高额罚款。
除车辆统筹外,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电信诈骗,监管部门也迅速行动。今年6月,北京金融监管局发布风险提示,提醒消费者个别不法分子或不具备经营保险业务资质的经营主体,通过伪造保险公司印章、制作虚假保险合同等方式,以收取保费的名义骗取资金,兜售不受法律保护、无法获得正常理赔的“假保单”,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、集资诈骗等犯罪。天津金融监管局于今年8月也发布风险提示,提醒消费者抵御低价诱惑,警惕“保费”价格显著低于市场价格的产品,不要通过不明链接、陌生电话等非正规渠道购买保险。
那么,消费者该如何辨别保险电话推销的真伪,避免踩坑呢?作为腾讯官方保险代理平台,腾讯微保长期致力于金融反诈宣传,其相关负责人给出了实用指南,核心可总结为“三招”:
第一招,认准官方渠道,拒绝“私人联系”。保险机构不会通过私人电话或者视频通讯、FaceTime等向消费者推销产品或索要信息。若接到推销电话,可以通过对方所使用的电话号码进行初步辨别;若接通了电话,要保持警惕,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,务必核实对方身份,一旦对方有任何引导操作的举动,或者提到“付钱”“转账”等敏感词,就需要高度警惕,可直接挂断,然后找官方渠道确认或者向家人询问。
第二招,验真保单有方法,官方平台查底细。购买保险务必通过保险公司、保险经纪公司、保险代理公司及其他第三方保险服务平台等官方渠道,可在购买前拨打官方客户电话咨询产品情况。购买成功后,保险机构通常会将电子保单发送到指定邮箱(也可申请纸质保单),消费者后续可在保险机构的官方平台(如网站、微信服务号、小程序、官方APP等)查询保单号或进行保单验真。以腾讯微保为例,用户可通过腾讯微保小程序查询相关保单信息。
第三招,守护老人防诈骗,工具助力更安心。老年人是金融诈骗的重点目标,腾讯微保相关负责人建议,年轻人可协助家中老人下载安装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,该软件可以自动拦截诈骗电话,降低老人被骗的风险。同时需特别提醒,微信支付百万保障是免费服务,请勿轻信任何形式的收费、退保信息。
总之,面对电话推销,消费者需要始终保持警惕,牢记“官方核实”这一关键步骤,避免因一时贪便宜而落入诈骗陷阱。
(来源:中国银行保险报)